24小時熱線 2926 4111

路政署回應傳媒報道有關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及香港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

  
  就三月二十八日有傳媒報道有關「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香港接線-觀景山至香港口岸段」及「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填海工程事宜,路政署今日(三月三十日)作出以下回應:

   合約編號 HY/2011/03「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觀景山至香港口岸段」是一份設計及施工總承包工程合約,承建商須負責填海工程的詳細設計。不浚挖式的填海方式早在二○一一年的招標文件內已列明,採取不浚挖式填海是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不浚挖式填海設計在外國也有採用,經工程顧問公司研究分析,認為是較環保及可行的施工方法。路政署一直按既定程序監察工程的推展及施工情況。在香港接線整個海堤事件的過程中,包括設計和施工,路政署並沒有施加任何額外壓力予承建商。承建商在中標後須按工程合約的要求以不浚挖填海方式進行詳細工程設計及施工。承建商已按合約有關要求聘請專業工程顧問公司進行設計,並由他委聘的另一獨立專業工程顧問公司負責審核,再經路政署聘用的工程顧問公司審批圖則施工。同時,因應填海土地日後會出現剩餘沉降,承建商所提交的填海詳細設計,已就建造填海地下的水渠和管道作出了相應的設計考慮。

   在二○一四年底發生海堤伸延事件後,承建商根據合約要求,向路政署提交加固措施方案,對受影響的海堤進行加固工作,並全數負責加固受影響海堤措施的費用。承建商清楚明白其合約責任,亦沒有因海堤伸延事件向路政署提出申索。

   至於香港口岸填海工程,工程已於二○一六年年底大致完成。現時,承建商正繼續進行鋪築餘下少量海堤護面石塊的工作。事實上,因鋼圓筒出現較大向外伸延而須進行的英泥加固工程已經完成,鋼圓筒頂部的向外伸延情況亦已越來越穩定。顧問工程師已作了詳細評估,並確定海堤結構安全。香港口岸填海工程的預壓荷載已經完成。一些經英泥加固的填海地區上方,是不需要預壓荷載便已達到設計標準,並可交付土地予上蓋設施工程承建商進行施工。一如所有其他填海工程,在設計上新填海土地日後會出現剩餘沉降,即未來50年仍會出現不超過500毫米的剩餘沉降,這是正常及在設計時已預期會出現的。上蓋工程在設計及建造時亦已充份考慮了有關因素。

   現時,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項目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錢及工期的申索共約140宗,申索金額共約為34億元;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工程項目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錢及工期的申索共約84宗,申索金額共約為25億元。兩工程項目中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錢申索金額共約為59億元,並不是傳媒報道中提及總額超過300億元。

   工程項目的承建商有責任按合約要求在指定時間和金額內完成有關工程。當遇到未能預期的情況,承建商可根據合約容許的相關條款提出索償申請,並必須提供充足理據及資料,作為申索的合理依據。路政署委聘的顧問工程師會審慎及獨立地評估這些索償申請個案,然後提交路政署審批。路政署會客觀和合理地仔細審批顧問工程師對承建商索償申請個案的評估,確保每宗個案的審批都具充足的理據和符合合約的條款,然後才會批准相關索償。如承建商對索償申請的審批結果有異議,便需要提出理據作進一步覆檢。就着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錢申索,工程項目已預留足夠的應急費用,以應付有關的申索開支。

   另外,路政署澄清,署長從沒有如傳媒報道所指就港珠澳大橋工程申請追加撥款與承建商會面,更不存在所謂要求需要待特首選舉結束後才會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的說法。

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